暗礁险滩网

夏天特别怕热,冬天特别怕冷?小心“阴阳两虚”症,应该如何补?

夏天特别怕热,冬天特别怕冷?小心“阴阳两虚”症,应该如何补?

虽然从日历上来说,阴阳两虚夏天已经离我们而去,夏天小心但是特别特别从体感温度上,依旧是怕热怕冷非常地炎热。尤其对于怕热的冬天朋友来说,即便是该何夏季的“尾巴”,依旧让他们吃不消。阴阳两虚

今年47岁的夏天小心李阿姨就是其中之一,一到夏天,特别特别李阿姨对温度的怕热怕冷变化会特别敏感,稍微高出一两度,冬天就会有胸闷烦热,该何手心出汗的阴阳两虚情况,一开始以为是夏天小心自己天生怕热。但是特别特别一到冬天,李阿姨却又会出现极端的怕冷情况:手脚冰凉,嘴唇紫白……“夏天特怕热,冬天特怕冷”,这样的情况让李阿姨非常烦恼。

可能有不少朋友,也会有类似李阿姨的情况出现,自己明明在夏天好像很怕热,说明自己体温容易升高;但一到冬天,体温又降得飞快,比寻常人反而更怕冷。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是正常现象,而是有可能存在“阴阳两虚”的症状。

什么是“阴阳两虚”?

顾名思义,阴阳两虚指的是一个身体,同时存在“阴虚”和“阳虚”两种症状。

在中医的观点中,人体的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。阴液运化代谢,而阳气承载血气扩散全身。

如果身体阴液缺乏,身体运化能力降低,会出现食欲不振,情绪烦闷,热燥不安的情况。因此,阴虚患者在夏天大多“苦热”,对高温不耐受;

如果身体阳气缺乏,“阳为血之载体”,阳气缺乏导致血气贫弱,人会出现虚弱无力,嗜睡懒惰,脉搏陈迟的情况。血阳无法提供足够的体温供暖,因此,阳虚人群多在冬天“苦寒”,受不了低温的情况。

著名中医典籍《伤寒论》有云:“阴损及阳,阳损及阴”,意思是说阴液和阳气相互制约却又相互联系,存在阴虚症状的人群如果不及时调养,则有可能伤及阳气;存在阳虚症状的人群改善不利,也有可能伤到阴气。久而久之,阴气和阳气俱损,就会形成“阴阳两虚”的情况。

冬天怕冷,是阳虚的一种表现;而夏天怕热,则是阴虚的表现,如果同时存在阴虚和阳虚共同的症状,则说明阴阳两虚,阴阳“俱损”,无论是阴液还是阳气,都需要进行滋补。

既要“补阴”,又需“养阳”,教你如何调补阴阳两虚

首先是“补阴”:

补阴主要分为两种方式,一为“养脾”,二为“利水”。

中医认为,阴液是身体运化的重要介质,而脾脏则是运化的重要器官。当食物摄入身体时,脾脏会开始工作,将食物转化成精纯的能量。

如果脾脏得不到调养,阴液的利用效率不足,身体运化能力进一步降低,就会有“阴虚”的情况出现。

最常见的补脾方法即为食补,例如山药,莲藕,白术,茯苓等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阴虚多为阴液匮乏,如果想要改善,“利水”也是有效的方式,调节身体水利,提高脾,肾等阴液器官的运转效率,从而达到补阴的效果。

日常生活中适当增加饮水,积极运动以提高水液运化效率,都是利水补阴的有效方法。例如生脉饮,大补阴丸等中药也是不错的选择,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。

其次是“养阳”:

阳气是血气的运输载体,身体阳气充足,血气才会充沛。阳气分别外界补充和血气滋生两个来源。所以养阳的方式,也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。

外界补阳:例如经常晒太阳,泡脚,艾灸等,都是中医总结出来的外在补阳方式,尝试合适的养生方式,针对补充。

内在补阳:则主要通过食补和药补的方法,以“生血升阳”的药物或食材为主:

在食物的范围内,例如牛肉,羊肉,葱姜,桂圆等,都是补阳的不错选择;

在药物的范围内,例如人参,鹿茸,巴戟天等是典型的补阳药物。但俗话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即便是中药,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。

总而言之,对于“阴阳两虚”的人群来说,既要补阳,又要补阴,才能对自身症状有所改善,不过,盲目的一味进补,也并非是健康的生活方式。《素问》曰:“谨察阴阳之所在,以平为期”。在补阴和补阳的同时,将两者之间的平衡调节好,也是需要做到的事情。

光“补阴养阳”还不够,如何将两者调理平衡?教你1个方法

那就是顺应天时,跟着自然的节奏来生活

《道德经》记载:世间万物皆遵循阴阳之道,如:天地,日月,男女,昼夜等。

人体由阴阳平衡组成,而人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,顺应天时生活,贴切自然生态,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平衡。

比如说在天黑的时候,就要及时休息,不要熬夜;

天亮以后不要赖床,在清晨享受美好的一天;

天冷了穿衣服,天热了脱衣服;不要淋雨,有太阳则晒太阳;

感觉平时过于懒惰了,就起来多运动运动;感觉过于劳累了,就多休息等等。

以上种种,虽然看似简单,但很多现代人其实做不到。尽量学着顺应天时的生活,跟着大自然的节奏“补阴养阳”,身体自然也会平衡。

简单来说,就是身体需要什么,我们就去做什么,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,顺着自然去养生,跟着身体的需求去走,总归不会错。

总之,无论是阴虚,阳虚,抑或是阴阳两虚。不仅要学会专门的调养方法,也要在补养的同时,注重身体的需求与平衡,规律生活,从而让自己的健康更上一层楼。

参考资料:

[1]潘宇政, 陈业强, 陈永斌,等. 阴虚,阳虚,气虚证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[J].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,2019(2):128-130

[2]黄平东.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阴虚阳虚之辨[C]// 2016.
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暗礁险滩网 » 夏天特别怕热,冬天特别怕冷?小心“阴阳两虚”症,应该如何补?